close

[導讀]如果不是陳小鐵,大多數人恐怕都不會知道,原來中國有這麼多美輪美奐的教堂。很多人一定認為,教堂只有外國的才是莊嚴雄偉的,其實在國內就有很多教堂值得我們欣賞。

  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是陳小鐵拍攝的第一座教堂,位於哈爾濱中央大街東側,也是遠東最大的東正教堂,1932 年落成,後經過一次修復,現作為建築博物館。
  陳小鐵清楚地記得自己拍攝的第一個教堂是哈爾濱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那是 1999 年 8 月,在廣州上大學的陳小鐵回到東北老家過暑假,三叔帶他去哈爾濱中央大街吃餃子,順便看看哈爾濱的老建築。眼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就好像童話裡的古堡一樣可 愛,陳小鐵很奇怪中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建築。回到學校以後,陳小鐵就策劃了一個選題—《中國教堂印象》。
  這個選題一拍就是 10 多年,其間,陳小鐵從學校畢業,之後進入雜誌社工作,去年年中,他辭去雜誌社的工作,成為了一名獨立攝影師,但對教堂的拍攝和研究卻一直沒有中斷。
  陳小鐵粗略估計了一下,他大約拍過 300 個教堂,總圖片量在 10 萬張左右,其中 40% 是膠片拍攝。「早期平均每個教堂拍攝使用 135 膠卷兩到三卷,大概 100 張左右。現在用數碼相機拍攝,每個教堂大約 500 張圖。」除了拍攝,陳小鐵還做了很多教堂的研究工作,發表了數篇論文。

  蘇州楊家橋天主堂,修建於乾隆年間,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教堂從空中鳥瞰,屋面呈十字形構架,但依然具有濃郁的蘇州古典園林韻味。
  「很多人都以為中國只有亭台樓閣之類的東方古典式建築。其實,中國建築還有另外的一面,教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說,中國的教堂是一部活的中國近 代史。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昨日的教堂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侵襲,今日的教堂已演變成了中國近代建築文化的珍貴遺產。教堂建築作為中國近代歷史時期多元 文化下的歷史見證,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中國的教堂建築還有許多故事,在接受《外灘畫報》採訪時,陳小鐵說:「我總是想描繪它的全部,但卻只能記錄它的一個 片段。」
  陳小鐵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覺得研究歷史建築是件浪漫的事情。當真正投入其中卻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他既不知名,研究的選 題也比較偏,申請不了資金,全部靠自己有限的力量,緩慢地推動著拍攝計劃。他大部分花費都用在攝影器材以及圖書的購買方面,有時窮到要女朋友來幫助他。每 當她有怨言的時候,他就用李安的例子來安慰她。

  香港聖瑪嘉利大堂,是香港一座天主教教堂,修建於 1923 年,現被列為歷史保護建築。
  慢慢積累的過程也讓他逐漸對目標清晰,多年的堅持最終有了回報。在法國駐廣州總領事白嶼淞的幫助下,2012 年底,名為「築/跡」的陳小鐵教堂攝影展在廣州舉辦,展出了陳小鐵花費十多年時間拍攝的中國教堂。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陳小鐵說:「這十年當中我一 直在認真執行,做著田野調查式的拍攝工作,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我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長,現在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從容面對。我相信專注比技巧更重要,這 種思想主導著我的創作。」
  除了工作,陳小鐵的空餘時間都用在了教堂的拍攝和研究上。他計劃推出一本《發現中國教堂之美》的書,還將到歐洲旅行,尋找中國教堂的起源。「在中國的每一個教堂,幾乎都能在歐洲找到它的母體或者參照對象。對於源頭的好奇心,使我非常想去歐洲看一看古老的教堂。」

  哥特式建築廣州聖心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戶。最初,教堂 600 多平方米的彩色玻璃是特地從法國運來的,經歷戰爭破壞,剩下的不足原來的 10%。現在見到的彩色玻璃是 2006 年大修時從菲律賓進口的。

本文章來至網路:炫生活

arrow
arrow

    最偉大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